近段時間,二手房市場火爆。記者調查發現,不少買房人在被“忽悠”后著急出手買房,賣房人則多次調價,部分中介機構則隨意向客戶報價、提價,市民在購房時一定要謹慎。
買房人 容易被忽悠 出手挺著急
市民劉慧最近被房子的事情搞得暈頭轉向,眼看著周圍買房賣房的人多了起來,她也慌了,就這樣,劉慧也踏上了買房的道路。經過多方考察,劉慧瞄上了河西區的一處房子,買了這處房子可以上一所不錯小學的分校。劉慧覺著價錢還能接受,準備回去與家里人再商量一下。然而,幾天后劉慧被告知她之前看的那套房源已被售出。
得知這個消息后,劉慧趕緊讓中介人員再給找個同小區的其他房源。中介工作人員告訴她,現在房源特別緊張,猶豫一下可能就沒有了,并且現在這價格再不抓緊買,很可能還會漲價。在這種情況下,當中介又給她介紹了一處房源后,劉慧就果斷地和業主簽下了購房協議。然而,劉慧偶然在另一家中介,卻看到了之前被告知“已被售出”的房源。中介工作人員當面電話咨詢房主,得到的回復是房子并未售出。
中介經紀人 信息不透明 價格隨意改
中介機構的掛牌房源,往往是買房人接觸二手房的第一步。然而,在目前的二手房市場,盡管多家機構都宣傳是“真房源”,但由于房源信息不透明,同一套房不同報價的現象屢見不鮮。
小郝幾日前就遇到過,某小區一套136平方米的三居室,兩家中介機構的報價相差30萬元。“關鍵是,房子掌握在經紀人手中,業主當初究竟報了多少錢,我無從得知,只能被動地聽中介機構說。”
昨天,記者在幾家中介機構網站上搜索了該小區的三居室,并電話詢問了兩家中介,同樣發現了同一房源不同報價的現象。同一個136平方米的三居室,但這兩家房產經紀人的報價卻各不相同,相差30萬元左右。
記者當天上午以看房人的身份,分別咨詢了這兩家機構的經紀人。一家房產經紀人表示,房子是業主名下唯一的住房,報價是真實的。另一家經紀人的說法卻大相徑庭。“這套房的確便宜,比同類戶型低出二三十萬元。”然而,當記者在當天下午看房表示滿意后,該經紀人立即改口告訴記者,業主現在調價了,最新的報價比當天上午的報價多出了40萬元。 (來源:《每日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