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稱,對資金短缺的中國內地開發商來說,北京宣布的放松信貸措施提供了在房地產市場下滑加劇之時緩解流動性風險的希望。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6日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9月30日發布了放松房地產政策的通知,這是自2010年以來的第一次。它們重新界定了首次購房者并降低了可享受的優惠貸款利率。央行和銀監會在聯合發布的通知中指出,擁有一套住房并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貸款購買普通商品住房,執行首套房貸款政策。他們再次購房時最低只需首付三成而不是六成。
分析人士稱放松限貸的規定具有重要意義,但他們警告說,其影響要在一段時間以后才能滲透到市場。
報道稱,開發商面臨著很大風險,盡管目前正是秋季銷售高峰季節,但他們未能通過降價促進銷售。
10月初公布的數據凸顯內地房地產公司面臨的挑戰。這些數據顯示,100個大城市的房價已連續下降5個月。中國指數研究院說,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9月份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10672元,比8月下跌0.92%。
報道稱,房價的持續下跌勢必進一步加劇對開發商流動性風險的擔憂,尤其是他們在一向強勁的購買季也未能提升銷量。
瑞穗證券的日本以外亞洲地區房地產分析師艾倫·金(音)說,放松限貸尤其是降低首付要求具有重要意義,“這將刺激房地產銷量上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開發商的金融風險。但是可能要一段時間以后市場才能感受到這些措施的全部影響。”
金說:“這是2010年以來中央政府第一次放松房地產政策。其影響應該在今后幾個月普通住宅和高檔住宅的銷量上有所體現。”
在放松限貸之前,分析人士對開發商可能面臨越來越大的流動性壓力表示擔心,因為單純降價未能刺激房地產銷量。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6日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在中國國慶長假前夕,發出了對第二套房“認貸不認房”的《關于進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后,中國一些樓盤認購量出現上漲,但更多的消費者仍持觀望態度。
據中國媒體報道,在《通知》出臺之后,許多原先沒有購房意愿或者很難再去購買第二套住房的人又有了購房想法。在一些地方,這幾天的情況是看房的人比較多,有些樓盤的看房班車人滿為患,而一些樓盤的認購量也在《通知》出臺的前后幾天有了很大的上漲幅度。
不過,報道也稱,業內人士和專家雖然看好《通知》對樓市的利好,但是他們也都覺得,政策的效應要到節后才會顯現出來,因為這屬于銀行信貸政策的調整,各地的各家銀行可能后續還有細化的政策,購房人群目前還都是以觀望為主。而這次住房貸款政策調整明顯的改變,最可能是止跌,會不會刺激樓市復蘇現在還不好判斷。但他們預估,中國房地產價格和成交量到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將會反彈。
另據香港《成報》10月6日報道,房貸新政的利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廣州開發商積極促銷,國慶“黃金周”期間,多個樓盤推出驚喜勁惠吸引購房者出手。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樓盤已開始落實“認貸不認房”的房貸新政。番禺一個樓盤的銷售人員表示,現在符合新政策條件的二次置業客戶就可以按30%交首付購房。其他樓盤的銷售人員也表示,即日起按新規執行“首套房貸還清,二套房首付三成”。 (來源:鳳凰網)